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100号(教育类19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1-10-15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100号(教育类191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材提案〔2021〕426号

  您提出的《关于中华体育精神、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进中小学校思政课堂的提案》收悉,经商体育总局,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始终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全面提高中小学体育工作水平,通过先进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体育教育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健康成长。

  一、建强体育课程,加强体育课程思政

  2017年,体育总局、教育部等7部门共同印发《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明确提出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开展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传承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推进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落地实施,聚焦教会、勤练、常赛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理念,持续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培养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普及。出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中小学各学段体育与健康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参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增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意识;以优秀运动员、运动团队的事迹、故事、成绩等为载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华体育健儿拼搏进取、为国争光的中华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融合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强调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认定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普通本科教育示范课程3门,研究生教育示范课程2门,职业教育示范课程2门,通过示范引领提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二、编好课标教材,有机融入中华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

  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内容作出系统设计,强化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与热爱,进一步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和文化。明确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作为各学段重要学习内容,逐层递进,螺旋上升,提升育人效果。以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为引领,在相关教材中充分体现中华体育精神、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如,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呈现体育锻炼、广播体操、校园运动会、广场舞等场景,介绍象棋、赛龙舟、射箭、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讲述女排赛场拼搏等故事,引导学生热爱运动、拼搏进取;语文教材选取《怎么都快乐》《操场上》《大青树下的小学》《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等课文,设置放风筝、登山、跳舞等场景,弘扬运动快乐、勇攀高峰的精神;历史教材介绍“五禽戏”、舞剑、杂技、蹴鞠、划旱船、赛龙舟等传统体育活动,介绍新中国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我国已经举办或即将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指导好体育与健康教材编写使用,通过在教材中介绍我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的辉煌成绩,讲述速滑运动员武大靖、体操运动员楼云、速滑运动员叶乔波、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和中国女排的事迹等,集中展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成就及优秀运动员典型事例,增强学生“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三、强化师资培养,发挥各方面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2018年1月,发布《高等学校本科体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引导高校加强体育学相关专业建设,培养具有较好科学和文化素养,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能够胜任学校体育教学的高素质人才。2021年6月,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对师资队伍建设作出明确规定,强调配齐配足各级教研员,按需引进体育师资,尤其是高校优秀体育毕业生和优秀退役运动员,积极吸纳社会力量,通过购买服务,引入社会体育机构有资质的专业教练,补充专项体育教学与训练所需的师资,保障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持续有序开展。会同体育总局,举办全国退役运动员考取教师资格培训班,为有意愿考取教师资格的退役运动员提供专门培训,积极推动退役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宣传运动项目文化、体育赛事文化和体育礼仪文化,讲述体育故事,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振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

  四、弘扬体育精神,常态化推动体育文化进校园

  以“奥运人语录(口述史)项目”为依托,举办“体育六艺系列活动”,深入挖掘项目文化及体育精神内涵,树立优秀运动员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有效宣传推广中华体育精神、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等主题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为依托,组织开展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实践行动,尤其注重引导体育类高校大学生以团队形式深入中小学、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推动地方和高校加快构建中华体育文化的实践教育体系。广泛开展中小学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课间操、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支持和鼓励广大师生共同创作、大力推广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原创校园体育文化品牌活动,把中华体育文化融入生活、融入日常、融入行动,切实用中华优秀体育文化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

  教育部将立足中小学体育教育实际,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用好中华体育精神和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编好相关教材、建强师资队伍、强化教学工作、弘扬体育精神,逐步形成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精心授课、全校综合施策、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挖掘体育的思想政治内涵,整体提升中小学生的体育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15日